一、企业并购估值特征?
在企业估值中,还应注意四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价值概念。认识和评价企业的价值,这四个概念在实际的并购操作中比较有现实意义,分别是: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和清算价值。
(1)账面价值。企业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现有的净资产,它反映的是历史的、静态的企业资产情况,并没有反映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账面价值难以反映企业的企业真实价值,因为账面价值往往不包含无形资产。
(2)内在价值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从最抽象的意义上说,企业价值就是指企业的内在价值。企业内在价值看似是一个客观的公认的理论标准,但由于它的计算要估计未来的现金流和贴现率,实际上这一指标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具备操作性。
(3)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指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国家由于信息披露充分,市场机制相对完善,公司市值和企业价值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中国的股市公布出来的数据很难作参考,往往距离实际太远,操作时要注意深入调查。
(4)清算价值。清算价值是指企业停止经营,变卖所有的企业资产减去所有负债后的现金余额。这时的企业资产价值应是可变现价值,不满足持续经营假设。破产清算企业的价值评估,不是对企业一般意义上价值的揭示,因而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企业所具有的价值。比如说上市公司,资不抵债仍然有企业愿意去接手,包括负债的报复也愿意背上。这说明一个企业的资不抵债只是表面上的,其实内在价值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二、上汽与双龙并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了?
不请自答。
上汽收双龙失败的原因,一句话:收购容易,整合难。
2004年10月28日,上汽与韩国双龙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股权买卖协议,上汽成功收购双龙汽车48.9%的股权,总价格约5亿美元。
但是上汽集团只是在股权层面上完成了并购, 却在管理层和企业文化层面缺乏应对经验,导致本应双赢的并购最终出现了危机。
- 根本原因:被收购方“人和性”问题。
2005年1月,上汽向双龙派出了以蒋志伟为新任代表董事的四名高管,和原双龙社长苏镇王官一起管理双龙。而在企业的整合期间,社长苏镇王官不但没有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却不断地在施加反作用力。苏镇王官的潜在对抗,让上汽在进入双龙的第一 年里处于被动的无为状态。而更让上汽不能容忍的是,有迹象表明,苏镇王官私下与有关财团达成交易:如果上汽收购失败,该财团会支持苏镇王官以管理层持股的方式继续运作企业。为此,2005 年 11 月 5 日上汽以企业经营不振为由,罢免了苏镇王官在双龙的职务。
- 重要原因1:文化冲突问题。
双龙汽车公司出售给中国企业异样地拨动了韩国人的心理。韩国人已习惯于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不曾想到中国的企业到韩国来收购企业。而且国外对中国威胁的大量报道见诸报端。这使得韩国人担心双龙被上汽集团收购后,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会流向中国,这种论调被韩国媒体不断大肆渲染。而对苏镇王官的罢免引发了双龙汽车工会与内部员工对于上汽“转移技术”的猜疑,而这种怀疑更在 员工与双龙工会的肆意渲染之下,进而扩散到整个韩国社会和舆论界。
- 重要原因2:文化冲突引发劳工问题,上汽采取中国式冷处理水土不服。
双龙工会不断要求上汽尽快履行“产能扩建到 30 万台”的投资承诺,而此时韩国政府结束了对柴油的补贴,这对双龙影响很大。上汽集团就此向双龙工会提出,希望辞退部分员工,中断福利。
裁员行动让对立最终达到沸点,以罢工的形式爆发。2006 年 7 月 13 日,双龙工人开始了第一轮罢工,工会成立了“爱国斗争实践团”,开始在全韩国范围宣传“技术流出”的严重性。7 月 21 日,150 名双龙 工人在首尔和平泽的大街上以三步一拜的形式发起抗议,并向平泽市民宣布长期 斗争的计划。8月16日,双龙工会开始实行所谓的“玉碎罢工”。
但上汽没有就此表示妥协。8月18日,上汽冻结了双龙汽车包括工资、税金在内的所有现金支付,直到工会罢工结束为止。同时还决定,将对支付 期限为 60 天的、向合作企业支付货款的汇票延长期限。这样,双龙 1750 多家相关合作企业开始陷入现金流枯竭的境地。
总结一句,并购中控制权的问题有着十分复杂的内涵,不是简简单单的股权比例和高管换届能够实现的,这一点在海外并购中尤其凸显。文化差异、地缘因素、员工心理、卖方合作程度种种因素都可能在整合过程中爆发巨大的问题。
三、沃尔沃客户特征?
沃尔沃初期的市场销售群基本是暴发户居多,随着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偏注重于安全、环保的人群已经成了沃尔沃汽车的消费主流。
四、沃尔沃车主特征?
分两种:一种是低调的富人。本身注重安全性、品质,对沃尔沃品牌有一定的情怀和信仰;一种是装低调的穷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沃尔沃,有装富的心态,有装文艺的体态,也有装有品味的姿态,总之就是各种装。
五、吉林控股集团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属于什么并购?
收购沃尔沃集团与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还是有所不同的。
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的相关资产,涉及金额18亿美元,在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2017年12月,吉利与欧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达成一致,收购其持有的沃尔沃集团(AB Volvo)8,847万股的A股股票和7,877万股的B股股票。项目交割后,吉利控股将拥有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吉利控股集团是沃尔沃汽车的100%股权拥有者,对其战略规划、管理运营、市场拓展指明方向。
对于沃尔沃集团的投资,吉利控股集团只是大股东,行使大股东的权利,完成交割后,有望获得一名董事席位,但不会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
六、并购和扩张并购区别?
一、表现不同:
1、收购:
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
2、并购:
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二、特点不同:
1、收购:
收购其目的在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购公司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
2、并购:
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择。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要迅速的多,尽管它会带来自身的不确定性。
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
七、狭义并购与广义并购的概念?
并购即兼并与收购。所谓兼并,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指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它们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相当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吸收合并。而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行为。广义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还包括新设合并和其他产权交易形式。而所谓收购则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收购和广义兼并的内涵非常接近,因此经常把兼并和收购合称为并购。并购实际上包括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所有产权交易活动。
八、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的特点?
简单地说:善意收购,收购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恶意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对手,收购后关闭企业,抢占市场。
九、跨国并购和海外并购的区别有哪些?跨国并购和?
跨国并购、海外并购及外资并购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同意现象的不同称谓——跨国并购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企业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海外并购是站在一个具体的国家的角度,看本国的企业对本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外资并购同样是站在本国的角度,看本国之外的企业在本国进行的并购。所以,不能用“跨国并购等于海外并购与外资并购之和”来含糊地解释。
十、并购流程?
1.确定并购目标:明确并购目标,确定重点和筛选范围。
2.进行尽职调查: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
3.制定收购计划:根据尽职调查的结果,制定收购计划,确定收购价格、支付方式、交易条件等。
4.谈判:双方进行初步谈判,商谈交易条件和细节,达成初步协议。
5.签订意向书或协议:在初步谈判基础上,达成意向共识,签订意向书或协议。
6.审批:公司内部进行审批,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的审批。
7.证券监管部门审批:提交证券监管机构进行审批。
8.交割:完成交易的资金清算及过户手续,交割完成后,目标公司正式成为收购公司的子公司。
9.后续整合:后续整合工作包括公司文化融合、组织重组、人员安置和经营管理等等。